亚洲微电影学院
 

学校首页首页学院概况学院动态党建工作教学科研校友之家团学工作斯琴高娃微电影奖师生作品下载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动态>>正文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茶文化传播》课程跨学科实践解锁育人新路径
2025-06-30 15:04 张汉仙  审核人:刘绍彬

 文/张汉仙  图/赵宇)当镜头语言与生物科技在茶香中交融,当艺术创作与临沧茶产业实践同频共振,一场生动的跨学科育人实践结出丰硕的果实。6月26日上午,“光影为桥 茶脉传新”:《茶文化传播》课程跨学科影像成果交付暨展映会成功举办。这场由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亚洲微电影学院与生物技术工程学院联合打造的课程实践,完成了从茶园到实验室的全产业链探索,开启了跨学科协同育人的尝试。 

 

打破壁垒:从茶山到镜头的深度交融

《茶文化传播》任课教师张汉仙副教授对课程进行了系统性的跨学科实践设计,让学生不再局限于摄影棚,而是深度嵌入茶学专业实践链条同茶学专业师生并肩走入茶山,走进茶企、走到实验室,亲历茶叶从种植、生产、加工到茶艺、茶饮创新的全产业链。在行走的专业实践中,一个个鲜活的茶文化故事被镜头捕捉,学生们聚焦茶人匠心与土地情怀,深度挖掘茶学专业实践育人中的温暖故事,跟踪拍摄学生们对专业热爱与探索的点点滴滴。同时将科技赋能茶文化传播,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设计出灵动可爱的“滇院小茶宝”IP形象,创作出生动的AI动画短片《一片叶子的旅行》,短片中“滇院小茶宝”穿梭于临沧茶园与实验室,生动串联起茶文化传播的科技叙事与时代表达。

 

能力重塑:复合素养在融合实践中淬炼

展映会现场一共展出学生创作小组的8个作品,学生们在光影流转间记录着茶山的青翠、非遗工艺的严谨与茶汤的温润。创作小组还结合作品进行了现场讲述,22级网络与新媒体班的尹晓丽讲述了团队用显微摄影记录茶叶发酵的细胞变化,用延时镜头捕捉晨露浸润茶芽的瞬间,更以纪实手法跟踪拍摄学生制作普洱茶的实践日常以及如何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动人的视听语言。她在汇报中提到,在跨学科实践中,深入理解了茶叶的生物特性、加工工艺等科学知识,学会了用影像语言解读科技内涵,使作品兼具艺术感染力与科学严谨性。

 

协同共创:跨院合作构建育人新范式

在影像成果移交仪式上,亚洲微电影学院党总支书记刘绍彬向生物技术工程学院院长于龙凤郑重移交这份“影视+茶事”的跨学科教学成果。此次交付的影像成果包括《熟普秘境:少年的发酵札记》《茶语新章》《茶韵点心间:解码茶文化》《茶香百味》《茶路探新:普洱熟韵之旅》等9部视频作品和摄影作品100余张。

刘绍彬表示:“这是一次双向赋能的探索,镜头语言让抽象的茶学知识变得具象可感,赋予了茶文化传播现代活力,这种双向赋能,正是新文科建设的核心路径。”

生物技术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黄飞燕指出,这批影像成果不仅是生动的教学案例库,更为教学可视化、科研成果科普化、茶文化推广现代化提供了资源。这种“需求牵引创作赋能成果反哺”的闭环,为跨学科课程建设提供了新范式。

 

本次“光影为桥 茶脉传新”《茶文化传播》课程跨学科影像成果交付暨展映活动,是亚洲微电影学院探索新文科、新工科交叉融合育人模式的一次积极实践。《茶文化传播》课程授课教师张汉仙说,此次跨学科课程设计打破专业藩篱,让学生在真实的茶叶产业场景中实践学习,让内容生产与传播扎根于临沧真实的产业科技土壤,借力于生动的影像表达,产出兼具科学内涵与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培养知识复合、能力多元、善于跨界协作的影视人才。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亚洲微电影学院  联系电话 0883-8888615联系地址 临沧市学府路2号 邮编 677000    技术支持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教育数字化中心 Copyright@2015 All Rights Reserved